相关数据包




目录
1 概述
2 通用名称
3 英文名称
4 比西林的别名
5 分类
6 比西林的药理作用
7 比西林的药代动力学
8 比西林的适应证
9 比西林的禁忌证
10 比西林的不良反应
11 注意事项
12 比西林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13 用法和用量
14 比西林的剂型和规格
15 比西林的贮存
16 比西林的临床应用
17 比西林中毒
17.1 临床表现
17.2 治疗要点
18 比西林药典标准
18.1 品名
18.1.1 中文名
18.1.2 汉语拼音
18.1.3 英文名
18.2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18.3 性状
18.4 鉴别
18.5 检查
18.5.1 酸碱度
18.5.2 有关物质
18.5.3 水分
18.5.4 抽针试验
18.5.5 可见异物
18.5.6 细菌内毒素
18.5.7 无菌
18.6 含量测定
18.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8.6.2 测定法
18.7 类别
18.8 贮藏
18.9 制剂
18.10 版本
概述
比西林为青霉素G长效制剂,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药。比西林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其为青霉素的二苄基乙二胺盐。比西林吸收后逐渐水解为活性物青霉素,使其作用时间延长。其抗菌作用机制与青霉素G相同,系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而起抗菌作用。主要用于预防风湿热,也可用于控制链球菌感染的流行。曾报道一小儿因本品注入动脉内,引起栓塞、休克而死亡。
比西林为国家基本药物。
通用名称
比西林
英文名称
Benzathine Benzylpenicillin
比西林的别名
安唐西林;苄星青霉素;苄星青;比西林G;长效青霉素;长效西林;二苄乙二胺青霉素;唐西灵;Benzathin Penicillin;Benzathinum Benzylpenicillinum;Benzylpen
分类
抗微生物药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青霉素类 > 青霉素G
比西林的药理作用
比西林为青霉素G长效制剂,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
比西林对溶血性链球菌、不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的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以及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革兰阴性球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对比西林敏感的还有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厌氧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放线菌属、真杆菌属、丙酸杆菌等革兰阳性杆菌,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钩端螺旋体等)及个别阴性杆菌(如嗜血杆菌属)。
比西林对溶血性链球菌、不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的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以及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革兰阴性球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胞杆菌、厌氧的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放线菌属、真杆菌属、丙酸杆菌等革兰阳性杆菌,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钩端螺旋体),梭状芽胞杆菌(破伤风杆菌、气性坏疽杆菌)以及个别阴性杆菌(如嗜血杆菌属)也有较强的活性。苄星青霉霉霉素为青霉素的二苄基乙二胺盐,是一种青霉素G的长效制剂。比西林吸收后逐渐水解为活性物青霉素,使其作用时间延长。其抗菌作用机制与青霉素G相同,系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而起抗菌作用。比西林作用特点是给药后吸收缓慢,血药浓度较低,但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较长。
比西林的药代动力学
肌内注射缓慢吸收后,比西林可逐渐水解为活性产物青霉素G。成人肌内注射240万单位,2周后血清浓度为0.12μg/ml;新生儿肌内注射5万单位,13~24小时达血药峰浓度,约为1.23μg/ml;儿童肌内注射60万单位或120万单位,24小时后血药浓度达峰值,分别为0.16μg/ml或0.15μg/ml。本品可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和体液中,主要经肾随尿液排泄,少量经胆汁排泄。
比西林的适应证
比西林主要用于预防风湿热复发,也可用于控制链球菌感染的流行。
比西林的禁忌证
对比西林或其他青霉素类过敏者禁用。
比西林的不良反应
比西林的不良反应同青霉素,注射部位可出现疼痛和压痛等局部刺激症状。
常见过敏反应,包括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和血清病型反应、白细胞减少、药疹、接触性皮炎和哮喘发作等。低剂量用药毒性反应少见。肌内注射部位可发生周围神经炎。鞘内注射超过2万单位或静脉大剂量滴注可引起抽搐、肌肉阵挛和昏睡等,也可致短暂的精神失常,停药或降低剂量可恢复。长期用药引起二重感染,可出现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或念珠菌感染。
1.比西林毒性较低,但过敏反应较常见。用药后可发生青霉素引起的各种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反应。
2.患者用药后注射部位出现疼痛、压痛等局部刺激症状较多见。
3.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发生肌注区周围神经炎。
4.长期应用可能影响肠内B族维生素的合成,宜同时给予B族维生素。
注意事项
(1)首先详细询问过敏史,有过敏史者一般不宜做皮试。
(2)用药前要按规定方法进行皮试(浓度为500单位/ml,皮内注射0.05~0.1ml)。
(3)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应立即肌内注射0.1%的肾上腺素0.5~1ml,临床表现无改善者,半小时后重复1次,同时配合其他对症治疗。
(4)本品不宜鞘内注射,可经肌内或静脉给药,当成人一日剂量超过500万单位时宜静脉绘药。静脉给药时速度不能超过每分钟50万单位,且宜分次快速滴入,一般每6小时1次,以避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5)有哮喘、湿疹、花粉症、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史者慎用,严重肾功能损害者应调整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
(6)大剂量给药时,应考虑到带入的钠离子或钾离子,可引起高钠血症或高钾血症。青霉素钠100万单位含钠离子1.7mmol(39mg);青霉素G钾100万单位含钾离子1.5mmol (65mg)。
(7)本品水溶液不稳定,易水解,因此注射液应新鲜配制,必须保存时,应置冰箱冷藏,24小时内用完。
比西林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1)与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和磺胺类药物合用,可减少青霉素类药物的排泄,使青霉素类血药浓度升高,作用增强,但毒性反应也可能增加。
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可减少比西林在肾小管的排泄,使血药浓度升高。
(2)与四环素类、红霉素、氯霉素和磺胺类等抑菌药合用,可能降低本品抗菌作用。
可能的机制为相互拮抗作用。
(3)与华法林合用,可加强抗凝血作用。
(4)同时服用避孕药,可能影响避孕效果。
用法和用量
(1)肌内注射:①成人,一日80万~200万单位,分3~4次给药。②小儿,2.5万单位/kg,每12小时给药一次,③新生儿(足月产):每次按体重5万单位/kg,出生第一周每12小时1次,一周以上者每8小时1次,严重感染每6小时1次。
(2)静脉滴注:适用于重症感染。①成人,一日200万~2000万单位,分2~4次静脉滴注。给药速度不能超过每分钟50万单位。②儿童,一日5万~20万单位/kg,分2~4次静脉滴注。③新生儿(足月产):用量同肌内注射。
比西林的剂型和规格
(1)(钾盐)注射用无菌粉末:①0.25g (40万单位);②0.5g (80万单位)。
(2)(钠盐)注射用无菌粉末:①0.24g (40万单位);②0.48g (80万单位);③0.96g(160万单位)。
比西林的贮存
干燥、冷暗处保存。勿置冰箱中,以免瓶装品吸潮。
比西林的临床应用
比西林只适用于轻度和中度感染。从临床得到的资料表明,苄星青霉霉霉素仍是治疗早期梅毒的首选药。2001年福建省南平市皮肤病性病防治院治疗89例妇女梅毒患者,RPR初筛试验均为阳性,口服泼尼松,每次10mg,每天3次,连续2天,第2天开始应用苄星青霉霉霉素,每次240万U,分两侧肌注,1周2次,连续3次为1个疗程,治疗后3个月复查均有明显疗效。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对26例RPR阳性的早期梅毒患者(男性17例,女性9例)应用比西林肌注治疗,每次240万U,每周1次,连续3次。治疗1个月后全部患者RPR滴度均下降,经24个月观察,全部患者达到临床和血清学治愈。
比西林中毒
比西林(长效青霉素、长效西林、安唐西林)主要用于预防风湿热,也可用于控制链球菌感染的流行。肌肉注射60万~80万U,每月l~2次。曾报道一小儿因本品注入动脉内,引起栓塞、休克而死亡。
本品的不良反应和治疗原则参见青霉素的相关内容:
临床表现
1.过敏性反应 在各种药物中占首位。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为0.004%~0.04%,其病死率可达10%。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极为迅速,甚至在针头尚未被拔出即可发生,也可在皮试时出现。约50%患者在注射5min内发生,20~30min内发生者占90%。个别于注射后数小时后或在连续用药中发生。青霉素皮肤试验阴性者,并不能排除青霉素过敏发生的可能。
(1)过敏性休克的表现如下:
1)呼吸道阻塞症状:由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和肺水肿所致。患者出现胸闷、心悸、喉头堵塞感、呼吸困难、脸色潮红等,伴有濒危感、口干、头昏、脸和四肢麻木。
2)微循环障碍表现:由微血管扩张引起血容量不足。患者脸色苍白、烦躁不安、畏寒、冷汗、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等。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由脑部缺氧引起。意识丧失、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2)皮肤过敏反应:瘙痒、荨麻疹及各种皮疹。其他尚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喷嚏和咳嗽等。
(3)其他过敏性表现:有药物热、哮喘发作、过敏性紫癜、嗜伊红细胞增多,偶出现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间质性肾炎等。
2.青霉素脑病 表现为反射亢进、意识丧失、恶心、呕吐、头痛、惊厥、瘫痪、昏迷、大小便失禁、肌肉痉挛和呼吸困难等症候群。一般应用常用剂量青霉素不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 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增加,进入脑组织的青霉素可增加数倍,当脑脊液浓度超过8~12U/ml时;当肾功能不良时,青霉素的半衰期延长而积蓄,血浓度增高;青霉素用量每天超过2500万U,可引起脑病。鞘内注射大于2万U也可致肌肉痉挛、抽搐和昏迷。
3.赫氏反应 主要见于青霉素治疗梅毒过程中。如果开始即用大剂量,在第一次注射后2~12h内患者突然出现发热、寒战、头痛、关节痛等反应。
4.周围神经炎 注射部位可发生周围神经炎。
5.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青霉素钾盐静脉大量给药,可发生高钾血症;青霉素钠盐大量给药,尤其在肾功能减退或心功能不全者,可造成高钠血症、急性心功能不全,少数患者伴有低钾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
治疗要点
1.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用青霉素,不进行药物治疗也可自愈。较重者应给予药物治疗。
(1)维生素C1~2g加入5%葡萄糖500~1000ml中静脉滴注l/d;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注射,l/d。
(2)抗组胺药物应用;苯海拉明25~50mg,3~4/d,口服;去氯羟嗪25mg,3/d,口服;阿司咪唑10mg,l/d,口服;必要时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2.发生过敏性休克
(1)立即停药。让患者平卧,保暖,吸氧。
(2)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mg,症状如不缓解,可每20~30min注射1次,直至缓解。
(3)同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或氢化可的松200~300mg加入5%~10%葡萄糖200~300ml,静脉滴注。
(4)抗组胺药物应用。
(5)扩充血容量,可用10%低分子右旋糖酐100~250ml静脉滴注。
(6)上述处理后如血压仍不回升者,可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抗休克治疗。
(7)对症、支持治疗。如心跳停止者予以心脏复苏;呼吸衰竭者给予吸氧,人工呼吸;喉头水肿者及时做气管切开。
3.青霉素脑病发生时,则应停用青霉素,停药后症状可迅速消退。同时予以对症支持治疗,但抗惊厥治疗效果不佳。
4.血液透析可清除血液中的青霉素,腹膜透析无效。
5.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6.对症、支持治疗。
比西林药典标准
品名
中文名
比西林
汉语拼音
Bianxingqingmeisu
英文名
Benzathine Benzylpenicillin
(C16H18N2O4S)2·C16H20N2·4H2O 981.18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本品为(2S,5R,6R)-3,3-二甲基-7-氧代-6-(2-苯乙酰氨基)-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的N,N'-二苄基乙二胺盐四水合物,或加适量缓冲剂及助悬剂制成的无菌粉末。按无水物计算,含二苄基乙二胺(C16H20N2)应为24.0%~27.0%,含青霉素(C16H18N2O4S)应为69.9%~75.0%,每1mg含青霉素应为1244~1335单位。
性状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本品在二甲基甲酰胺或甲酰胺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在水中极微溶解。
鉴别
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两个主峰的保留时间应分别与对照品溶液中相应两个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检查
酸碱度
取本品50mg,加水10ml制成混悬液,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H),pH值应为5.0~7.5。
有关物质
精密称取本品约70mg,置50ml量瓶中,加乙腈10ml振摇使均匀分散后,加甲醇10ml充分振摇使溶解,立即用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6.8g与磷酸氢二钾1.14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临用新制);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用上述磷酸盐缓冲液稀释至刻度,作为对照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D)测定,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端基封尾);流动相A为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3.1),流动相B为甲醇,按下表进行线性梯度洗脱;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20nm。取本品70mg,置50ml量瓶中,加乙腈10ml和甲醇5ml使溶解,加0.1mol/L盐酸溶液2.0ml,放置10分钟,加0.1mol/L氢氧化钠溶液2.0ml中和,用0.05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6.0)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青霉素峰的保留时间约20分钟,二苄基乙二胺峰与相邻杂质峰的分离度和青霉素峰与相邻杂质峰的分离度均应符合要求。取对照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青霉素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0%,再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两主峰面积和的2倍(2.0%),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两主峰面积和的3.5倍(3.5%),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任何小于对照溶液两主峰面积和0.05倍的峰可忽略不计。时间(分钟)流动相A(%)流动相B(%)07525303565553565567525707525
水分
取本品,照水分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M第一法 A)测定,含水分应为5.0%~8.0%。
抽针试验
取本品1.0g,加水4ml,摇匀,用装有5.5号针头的注射器抽取,应能顺利通过,不得阻塞。
可见异物
取制剂项下的最大规格量5份,分别加二甲基甲酰胺适量溶解后,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Ⅸ H),应符合规定。
细菌内毒素
取本品,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Ⅺ E),每1000单位青霉素中含内毒素的量应小于0.25EU。
无菌
取本品,用青霉素酶灭活后,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Ⅺ H),应符合规定。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端基封尾);以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5.1)-乙腈(83:1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0nm。取有关物质项下的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二苄基乙二胺峰与相邻杂质峰的分离度和青霉素峰与相邻杂质峰的分离度均应符合要求。
测定法
精密称取本品约35mg,置50ml量瓶中,加乙腈10ml振摇使均匀分散后,加甲醇10ml充分振摇使溶解,立即用有关物质项下的磷酸盐缓冲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比西林对照品,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供试品中青霉素(C16H18N2O4S)和二苄基乙二胺(C16H20N2)的含量。每1mg的C16H18N2O4S相当于1780青霉素单位。
类别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
贮藏
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制剂
注射用比西林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比西林信息。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比西林》经典原文。